假福王草的生长分布 假福王草的形态特征及植物名录

形态特征

  假福王草的植株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直立,单生,上部圆锥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基生叶花期枯萎;下部及中部茎叶大头羽状半裂或深裂或几全裂,极少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4-7厘米的狭或宽翼柄,顶裂片大,宽三角状戟形、三角状心形、三角形或宽卵状三角形,长5.5-15厘米,宽5.5-15厘米,顶端急尖,边缘有大或小锯齿或重锯齿,齿顶及齿缘有小尖头,基部戟形或心形或平截,极少顶裂片与侧裂等大或几等大,披针形或不规则菱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宽3-7厘米,侧裂片1-2(3)对,椭圆形,下方的侧裂片更小,三角状锯齿形,全部侧裂顶端圆形或急尖,有小尖头,边缘有小尖头状锯齿;羽轴有宽或狭翼;上部茎叶小,不裂,戟形、卵状戟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有短翼柄或无柄;全部叶两面无毛。头状花序多数,沿茎枝顶端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圆柱状,长1.1厘米,宽约2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短,卵形至披针形,长1-2毫米,宽不足1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1. 1厘米,宽1毫米,线状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全部苞片外面无毛,有时淡紫红色。舌状小花粉红色,约10枚。瘦果黑色,稍粗厚,见压扁,纺锤状,顶端窄,淡黄白色,长4.3-5毫米,每面有5条高起纵肋。冠毛2层,白色,长7毫米,微糙毛状。花果期5-8月。[1]

生长分布

  分布江苏(宜兴)、安徽(黄山)、浙江(杭州、寿昌、宁波、昌化)、江西(宜黄)、假福王草福建(长汀、沙县)、湖北(合丰、宣恩)、湖南(新宁、黔阳)、广东(龙门、和平)、广西(兴安)、四川(奉节、峨眉、宝兴、天全、雅安、南川)、贵州(大方、凯里、贞丰)、西藏(察隅)。生于山坡、山谷灌丛、林下,海拔200-3 200米。日本、朝鲜、中南半岛有分布。

植物名录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

  门拉丁名

  Angiosperms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

  纲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科号

  232

  种拉丁名

  Paraprenanthes sororia (Miq ) Shih

  种中文名

  假福王草

  引种地点

  广西那坡

  引种时间

  20050402

  引种号

  59214

  引种材料

  苗

  鉴定人

  赵子恩

  Id

  3120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

  引种数量

  10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长性状

  草本

本文网址:http://s.uv68.com/a/32/689.html

. 广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