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1947年4月- ),男,山西人。出生高干家庭。父亲秦力生是土地大革命时期从山西奔赴延安的老一代革命者,但主要是在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马文瑞等陕北干部的圈子。他的母亲亦在早年投奔延安,三舅阎揆要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开国中将。
1947年,秦晓在山西的359旅旅部医院出生,王震将军的夫人王季青送来一百个鸡蛋。
很多年之后,王震的儿子王军成了秦晓事业上的领路人。
小学和初中在干部子弟寄宿制的北京育才学校受业,毕业时获北京市"金质奖章",被保送进入北京四中高中。
文革前曾担任团支部书记,并成为极少数的中学生党员。
"文化大革命"初期,成立了四中红卫兵组织,这个以高干子弟为核心的派别后来被称作"老兵派"。
参与发起、组织了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后被打成反中央文革小组分子,是"文化大革命"中最早觉醒者之一。
后在内蒙牧区的插队,走入工农兵大学的学堂。
改革初期,曾任中共元老宋任穷的秘书,接触高层。
1975年山西矿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
1976年在煤炭部、石油部工作。
1983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1986年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
1995年4月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中信实业银行董事长、亚洲卫星公司董事长。
2000年7月任中信公司副董事长。
2000年10月任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2001年主席。
2001年至2010年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和招商银行董事长。
社会任职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会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
在任职于招商局集团之前,曾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中信实业银行董事长。
秦晓博士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日本丰田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并于2001年担任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
作品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经济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并出版了专著。
出版中文学术专著《制度变迁中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和英文学术专著《The Theory of the Firm and Chinese Enterprise Reform》(英国RoutledgeCurzon出版社,2004年)。
主持两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资助的有关香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